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小金的采松茸者说|《末日松茸》读书会回顾

牧云人 食通社Foodthink 2022-10-22

上个月,食通社的读书会共读了人类学著作《末日松茸》。在每周一次的线上讨论环节,我们请来了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还有从事松茸采摘的农友来和大家进一步讨论书中的内容。四川牧云坡的锡锡和她们在小金的松茸可持续采集小组的杨大哥也参加了讨论,和我们分享了大量来自一线的信息和知识。


非常感谢牧云坡,作为一个社会企业,长期从事自然、小农和消费者的“转译”工作。读书会上,锡锡也帮助我们“翻译”了一部分杨大哥的川普。以下是牧云坡整理的杨大哥和锡锡在读书会上的分享。


食通社去年也报道过牧云坡松茸可持续采集小组的故事,请戳下方链接。



杨大哥


杨大哥的分享

我的家乡长在松茸林中间,周围都是松茸林。97年前后开始人们采集松茸,拿到市场上卖。我们的经验是,采集的人不能多了,不能“哈”(哈,大面积搅扰土壤表面以寻找松茸)凶了、撬凶了,否则松茸会渐渐消失。现在感觉松茸生长面积越来越扩大了。


杨大哥的村子和松茸林


牧云坡没来村上的时候,我们的松茸拿到乡上卖给商贩,价格和商贩个人谈(不稳定)。牧云坡来了后,按市场价的高点收松茸,还有返利,支持我们在村上宣传可持续采集。我们当地发觉,用铁器撬松茸,松茸会死。所以可持续采集不用铁器撬,还要回填土壤。松茸脚底有白丝丝,我们叫菌苗(菌丝),必须要回填回去。



松茸采集后用叶子的背面包裹松茸,叶子背面没有水分。山上的什么叶子都行,我们常用“马蹄叶”(本地名),又喊蜂蜜花,它的花吸着是甜的,不大,绿色的,蜜蜂最爱吃。这个最实用,保鲜力最强。如果松茸沾了水表面会变黑。松茸包裹后再放进塑料袋带下山。


被叶子包裹的松茸


牧云坡年年有二次返利,每销售一斤松茸返10元,给到松茸可持续采集小组。返利不分给个人,用于支持小组能力建设,保护松茸。具体做什么小组自己商量。

这几年的返利,2017年给每家每户发了上山穿的衣服;2018年分给村组,用于过年或妇女节的活动资金;2019年捐赠给新成立的老年协会,因为老年人要做宣传,会给家里年轻人说要保护好松茸;2020年的返利想着给每家每户买个保温杯,上山可以喝到热水,实用。


2019年松茸返利捐赠老年协会


问答环节

问题:村民采松茸占全年总收入的比例?

答:松茸采集经济收入占我们总收入的90%。牦牛、种地的经济来源不是好好,其他打工之类的占的少的很。现在虫草渐渐没有了,只有靠着松茸这一块,是固定收入,现金收入。


问题:采集小组大概有多少人?

答:松茸可持续采集小组核心管理人员是4人,负责在村上收松茸,把控品质,管钱管账,协调返利用途。采集人员覆盖全村。牧云坡从2015年开始推动松茸可持续采集的事情,村民在采集习惯的培养上已经比较自觉了,所以这个是牧云坡最大的产品生产/采集小组,全村覆盖。


问题:采集松茸人的年龄结构?

回答:年龄小的基本没有,在外面打工。在外面打工打不了了,才回来采集松茸。四十到六十岁的人比较多。因为他们从小采集松茸,窝子比较多。六十岁以上的还在采集,走不了太远。但我们的家基本在松茸林中间,四周都是松茸,走路相对近一点。村子所在海拔3000米,正好在适合松茸生长的海拔。



问题:请简单解释一下可持续采集?

答:我们这的人比较淳朴,不在松茸林里乱砍乱伐,挖腐殖土当肥料也不会去松茸林。因为松茸是我们的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林子过大,地形太陡,人经常走动,腐殖土还是会露出来,菌苗也会露出来,被太阳暴晒,这样松茸是会减少的。而矮且密的林子,我们在里面走不容易把腐殖土暴露出来。

以前松茸个头大、数量少,现在数量多、个头小,我觉得和进林采集松茸的人的习惯有关,和土壤表面腐殖质减少也有关。外村的人来,会“哈”土,把土刮去一层去找松茸,是挺不好的。

我们村传统上有可持续采集松茸的方式,比如用木棒挖松茸,不用手不用铁器;挖出松茸后回填土壤;养菌窝,采集过的地方复原到不被人看出来。但这些可持续采集的传统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如果没有成立可持续采集小组,我们只能按自己的经验采集,不好对不好的采集方式说什么。

成立可持续采集小组后,我们可以说,牧云坡推动可持续采集是为我们村好,如果我们的松茸没了,他们还可以去其他地方,但我们就没有经济来源了。牧云坡提供返利,是任何一个其他商贩没给过的。我们可以向村民反映,宣传。所以大家对可持续采集松茸大力支持。对我们松茸可持续采集小组的评价相当好。


传统上采集松茸用的木棒


问题:松茸价格有过什么样的波动?

回答:08年以后,我们乡上有一个商贩,当天收购的松茸,包车送到双流机场去分装,发货,这时候开始松茸价格波动很大,一天的价格都在变。那时候村上不通电话,松茸中午拿到乡上卖是按前一天的价格,外头老板降价,收松茸的还不知道。傍晚有人从外面回来,收松茸的听到消息,收购价格就也降下来了。后来有了电话,信息比较灵通,一天的价格就比较稳定,但每天都会有波动。牧云坡进来的价格,一周甚至一个月都没什么波动,按着市场价的高点来的。


松茸筛选分级


问题:采集小组会把所有松茸都给到牧云坡吗?销售压力大吗?

回答:这个问到了牧云坡的困难之一。牧云坡远远做不到把采集小组的松茸都收了,只能根据已有订单量来,每天的收集量有限。因为和村民关系很好,村民都希望优先卖给牧云坡。我们采集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分组分户收,今天收几户,明天收几户。村民也会被中间商调侃:“你们不是想卖给牧云坡吗?怎么又来找我们。” 和牧云坡相互理解吧。

从村上到成都的路上是08年地震的断裂带,8月是雨季,经常出现垮塌断路的情况。松茸保鲜期又很短,遇到断路,没人敢收松茸,牧云坡就把松茸收来做松茸干菌。

所以牧云坡的松茸干菌品质很好,因为它的主要来源和可持续采集的新鲜松茸是一样的。


问题:其他菌也适用于这种可持续采集方式吗?

回答:其他菌也是要靠菌丝繁殖。牧云坡春天在另一个村有野生羊肚菌,它的可持续采集在保护菌窝、回填土壤方面和松茸是一样的。但羊肚菌的主要问题是,因为野生羊肚菌个头小,收的时候是一袋全收走,不会再分级挑选,所以有人采集羊肚菌会连泥脚一起挖走,带着泥土,以增加羊肚菌重量,多卖钱。但泥脚是带着菌丝的,对羊肚菌的繁殖很有破坏性。牧云坡一直在推动野生羊肚菌不采泥脚,这样的羊肚菌也很干净,吃着不牙碜。


羊肚菌可持续采集的关键是不采泥脚


问题:怎么让消费者认同可持续采集的理念呢?

回答:最开始牧云坡会探讨我们的受众群体是愿意为生态食材付费的人,还是支持生态产品理念的人。几年下来的感受是,牧云坡的坡友是两种都具备的。

生态食材的生产、开发过程有很多坑,比如天气变化导致车厘子大量开裂,无法发货,我们就只能诚实的和消费者说,能够理解的就留下,过程中也可能有流失。我们目前能做到的,也只是尽量诚实的把产地真实发生的事情说出来吧。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在线参与了读书会讨论的坡友李羚老师点评:

在交染的多样性实践中对话《末日松茸》的废墟:松茸是可以被研究的,作者研究了松茸供应链的故事,告诉我们身处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人类要如何自处?又何去何从?

牧云坡与杨大哥们松茸采摘者的相遇,是一个有趣的交染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难题:可持续的采摘如何可能?松茸不仅催生出人与自然交染的生命可能性,传统的采摘知识和生态理念。而且也催生出人与人交染的治理机制,松茸采摘小组。松茸的气味交织着记忆和历史,最大的惊喜就是赋予了松茸制造社区关系的力量:松茸的价值不仅来自于使用和商业交换,还成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系的自然代言,它将采摘链条拉长,与城市消费者的合作,传统生态有机的土特产,市场接受度也重新获得认同。

牧云坡协助支持的松茸采摘小组机制是防范不确定性经验实践。让更多的在地村民了解珍稀松茸供应链的生态与生计的稳定性的关联,重塑新的区块是一种新可能。 



扫码回听系列共读


点击图片,阅读相关文章


回复关键词,了解更多内容

近期热文 | 食物课程 | 农友大会 | 菜市场 | MOSES | 食通社在路上 | 前沿食农 | 小农故事 | 节气餐桌 | 食农活动 | PGS | 种子 | 女性 | 气候 | 日本 | 作者 | 招聘 | 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回听线上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